□何卫华
引子
2023年12月23日清晨,霜花染白了何家冲的田野、山岗。水田间、小溪里都结上了一层薄冰,太阳还隐藏在东边的山岚里,大地一片冰冷肃穆。
在这寒凝大地的时候,位于临湘市聂市古镇南边三里地的易家山冲入口处,公路两旁聚满了自发而来的聂市乡民,他们中间有企业家、商人、教师、文艺工作者,最多的还是平民百姓。聂市本土传统打击乐“十样锦”乐队人员、传统“地花鼓”表演队的人员也来到了这里,大家都顶着寒气,聚集在公路两旁,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何培金老人魂归故里。
青山不语,苍天含泪。乡民们静静地等了两个小时后,何老的灵车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乡民们奏响了手里的乐器,铿锵而雄浑的“十样锦”、轻松又不失诙谐的“地花鼓”响彻山野。在这庄严的热闹里,我仿佛看到何老仍在为聂市的民俗文化传承、为古镇的保护奔走的身影;仿佛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教诲和关心正在身边萦绕;恍惚中,何老聆听着被他抢救传承的“十样锦”“地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烈而铿锵的演奏后,在天堂里自豪地笑眯了亲切和蔼的双眼。
何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史学家。他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热爱家乡,一直为家乡的民俗文化复兴奔走呼吁,是一位德才兼备受人爱戴的乡贤。无论是在岳阳工作,还是退休后回乡居住,在世人的眼中他都是和蔼可亲、德高望重的长者。
因书结缘成为忘年之交
我与何老相识相交,还要从收藏旧物说起。以前我只知道何爹是一位爱好收藏的聂市人,其他的不甚清楚。
有一年春天,我到聂市东红村的东海屋场收旧物,在一户人家看到了一本书,书名叫《千古茶乡聂市镇》,出于对地域文化的喜爱,我多看了一眼,发现作者是“何培金”,也就是我们聂市人喊的“何爹”。书的扉页上写着:何培金,聂市古镇国庆村易家山组何家冲人,曾任中共岳阳地、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岳阳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专业技术职务为副编审,主要著作包括《岳阳市情要览》《岳阳楼志》《洞庭湖志》《洞庭湖近代变迁史话》《刘璈评传》等。此外,他还有多篇农村经济、地方志编纂、洞庭湖、岳阳楼、茶业方面的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刊物上。
我这才知道,原来何爹竟然是这样一位文史大家,顿时钦佩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当时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冲动,想去见何爹一面。
那一天,我与聂市藏友静风先生一起来到了何家冲何爹家里。透过纱门,只见一位头戴荷叶春秋帽,身着青灰色罩衣的老者,正坐在堂屋中的案桌前写写划划,桌上堆满了书。看到有人来了,老者赶紧取下眼镜,起身来开纱门。
开门的一刹那,室外的阳光倾泻在老者身上,璀璨夺目,他的眼神明亮清澈,夹杂着一股儒雅之气迎面扑来,我连忙喊了一声:“何爹,您好呀。”
“哦,你们好,稀客呀。”何爹边说边喊老伴拿椅子泡茶,我们一起坐到了禾场里。听说我也姓何,还喜欢收旧物,老人家连忙问我老屋是哪里,现在住在哪里。他平易近人的语气,和蔼可亲的面容,让我之前的顾虑烟消云散。
何爹屋里到处都是书籍资料,家里收藏的旧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让我们叹为观止。何爹说,这些大部分是退休回来后收集的,以后打算放到聂市老街去展示。
何爹忙于写作,时间宝贵,我们不便过多打扰,匆匆参观了一番便出来了。何爹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们都姓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有一个想法,聂市的老旧物收集起来后要留在聂市,不要转卖到外地去,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我连连点头说:“是呀,我们聂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破坏也很厉害,旧物是应该保护的。”何爹又说:“我个人时间精力有限,还望两位家门多多关注聂市的旧物,收集到了有价值的麻烦告诉我一声。”
说完,何爹似乎想起了什么,转身进了屋,笑眯眯地捧出几本书送给我们。我喜出望外,睁大眼睛看了过去,书名分别是《洞庭乡人何培金》《千古茶乡聂市镇》,我们接过书,连声道谢。
何爹对民俗老物件很感兴趣,临走时,叮嘱我以后多留心帮他物色。其实,他老人家早就计划好了,要多收集旧物,为筹建聂市博物馆做准备。
后来,何爹得知我爱好绘画,便拿来了一本介绍鄂南湘北茶叶生产的书籍,里面有不少老照片,问我是否可以将这些照片用素描的方式画下来。我满口答应道:“只要何爹信任我,我一定尽力而为。”
当画稿全部完成,何爹笑呵呵地说:“小何呀,你画得这么快,不错喔,我打算把这些画稿做资料用,真是把你恰了亏呀。”我笑着说:“我水平有限,画得不好,还望您多提意见。”
从那次以后,我与何爹便有了更深的交往,渐渐感受到了他那份热爱家乡、守望家乡的情怀,如此一来二去,我们便成了忘年之交。
聂市老物件都是“金不换”的宝贝
2015年前后,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聂市古街同德源茶庄修缮完毕,这里成了聂市古镇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为了充实里面的民俗老物件,打造“聂市博物馆”,何爹倾其所有,将平时收集的所有藏品,都放进了茶庄里面,大小物件数百件,大致可分为茶文化、农耕文化、妇幼文化。
2016年秋的一天,我帮何爹运送一顶花轿和牛拖去茶庄,看到厅堂摆放着一件用整木凿成的油榨,是旧时用来榨植物油的,油榨硕大无比,就像一头大象站立在那里,非常震撼。
我带着好奇之心问何爹这件宝贝的来历,何爹一脸的欣慰,笑着对我说:“小何呀,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咧。比如说这个油榨,差点就抛入江河了,来之不易哟。还有这个牛拖,要不是那位热心乡民的支持,恐怕也当柴火烧掉了。”
我笑着回应:“您以后要把这些收藏故事写出来,那岂不是一本厚厚的书吗?”何爹点点头依旧带着笑容。一瞬间他的脸色又变得严肃和无奈,他痛心地说:“这个老房子里有几件珍贵的木雕可惜被人卖掉了,还有的被偷掉了,真是造孽呀!”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无论如何聂市的文物都不能外流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聂市人,我们有责任来保护它们。”
在何爹的心中,这些老物件就像他的“孩子”,每一件都要精心呵护,因为它们承载了聂市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是古镇深厚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的。
随着“聂市博物馆”声名鹊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渐渐增多,有外省民俗博物馆的人看上了里面的一些老物件,觉得非常不错,兴高采烈地与何爹取得了联系,想重金收购那个老油榨。何爹用没有商量的语气拒绝了那个人的要求,那位藏家不死心,三番五次打电话过来,还说要何爹开个价。何爹不温不火地说:“聂市博物馆里的老物件是聂市人民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怎么能卖掉呢?老伙计,你就死了这份心吧。”
在何爹的眼里,这些老物件就是永久的乡愁,虽然它们不言不语,却是“金不换”的宝贝,要外流出聂市,他是一万个不答应。
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家乡的热爱
何爹一贯热爱文史,热爱研究地域文化,曾经与地方史志的编纂、洞庭湖区古籍的点校结缘近60年。他说退休后要发挥余热,借鉴宋人范致明的《岳阳风土记》,写个记述聂市历史文化的小册子。
无独有偶,那一年,聂市的永巨茶厂为宣传茶文化,也想到了何爹,希望他能执笔写一部系统介绍聂市历史文化特别是茶文化的书籍,这与何爹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酝酿、斟酌、收集史料和考证史料,从2012年开始,何爹便着手开始撰写《千古茶乡聂市镇》。经过两年时间的写写划划、涂涂改改,书稿基本完成。何爹欣慰地说:“我编著出版了多种历史地理、地域文化方面的专著,而这本《千古茶乡聂市镇》对我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本书!”
为了丰富内容,他几易其稿。他说这不是写小说,不能搞艺术加工,这是历史,要力求真实准确,经得起检验,并配有实物照片佐证。
为了查找第一手资料,何爹动用了家里所有的人力资源。那几年,何爹的孙女在清华大学求学,他打电话要孙女去国家图书馆帮他查资料,了解聂市茶在旧时输往中国北方的一些记录。当孙女到英国后,他一个国际长途打过去,要她去大英图书馆帮助查资料,了解晚清民国时期,聂市茶在万里茶道上对欧洲各国的影响,以及外商来聂市考察黑茶生产的记录。
孙女在武汉参加工作后,特意接他到武汉来玩,何爹第一天就坐不住了,他说:“我哪里也不去,你送我到湖北图书馆去吧,因为旧时汉口是九省通衢的重镇,又是茶叶的集散地,俄国人曾经在这里办厂制茶,图书馆里肯定有好多我需要的资料。”
何爹以执着的精神和韧劲,以“实事求是、据事直书”的态度,认真仔细地撰写《千古茶乡聂市镇》的每一个章节。
2014年冬,正值永巨茶业建厂30周年庆典之时,此书要作为礼品赠送给嘉宾及经销商。眼看离庆典时间不足一个月了,但何爹还认为有几处不妥要斟酌修改,直至庆典前几天,才与茶厂负责人一道送到岳阳去印刷。那次动身回家已是晚上12时,不幸的是车被撞坏了,何爹的手臂也受了伤。
何爹对家乡地域文化的整理和挖掘远不止于此,他在方言、民俗艺术(十样锦、地花鼓)挖掘传承保护方面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让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2019年夏天,《话临湘话》编著者曾晓虎与何爹在一起,谈到了编著该书的事情。何爹听后非常高兴,表示会全力支持,还赠送了两份资料给他。一份是1988年何爹在北京时复印的民国25年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一份是他发表在杂志上关于临湘方言的文章。
对于家乡的民俗艺术,何爹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的专著中对地花鼓、十样锦分别有详尽的描述。地花鼓又叫“玩灯”,这也是聂市集镇特有的民间娱乐,传说通过玩地花鼓,本地区数十里范围内就会国泰民安,清吉太平。
为向外界推荐聂市的民俗艺术,何爹多方奔走,委托聂市同乡推荐地花鼓。在临湘宣传部老乡的推荐下,连续两年,聂市民间地花鼓得以在古镇老街演出,演出时万人空巷,整条老街挤得水泄不通。同一年,聂市地花鼓被列为临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十样锦”这种聂市地域特有的民间打击乐由来已久,据何爹介绍,这是一套原生于聂市古镇的古典器乐演奏曲,它发源于两汉三国时期的吴楚之地,盛行并定名于明清之时,至今流行于湘北地区,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属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让这种传统的民俗艺术得以保护和传承,在何爹的呼吁下,在聂市古街设立了聂市十样锦培训基地,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演奏活动。此外,每次有重要客人来古街参观考察,何爹都会邀请演奏队伍来现场演奏,极力向外界推荐聂市十样锦。
如此一来,聂市十样锦演奏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越来越庞大,活跃在湘北地区,不断参加各种高规格的大型文艺活动,并且于2023年正式被认定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爹为聂市文化历史的传承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并为聂市古镇成功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升级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出了贡献。
如果说,何爹热爱家乡的情怀宽阔如海,那他守望家乡的执着更是让人肃然起敬。虽然晚年基本上是住在岳阳城里,但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聂市的一草一木。
2022年前后,何爹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外出参加活动越来越少,但是,只要家乡有重要活动,他都会参加,从不缺席。
2022年6月,“聂市镇地域文化研究暨《聂市风情》发行座谈会”在临湘市聂市镇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何爹得到了邀请,他说,这是聂市的文化盛事,我必须参加。尽管行动不便,他还是准时步入了会场。
2023年4月,何爹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临湘永巨茶业征文颁奖活动,此时何爹身体状况欠佳,孩子们要他不去了,他说,“永巨茶厂是家乡的传统企业,以前我写过茶厂的事情,我也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发展,这个我必须去参加。”
当他迈着蹒跚的步伐走上台为获奖者颁发证书时,台下传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掌声里既有对获奖者的祝贺,更多的是被何爹的这份执着所感动。
2023年初,聂市古松布鞋厂公开向社会征文,11月底征文作品结集出版,举办方诚挚邀请何爹为《古松杯聂市布鞋征文集》作序。当时他已卧病在床,得知是家乡的企业要做文化,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可谁又会料到,这篇《序言》竟然成了他最后的绝笔,2023年12月20日凌晨,何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何爹经常说,“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他的每一篇涉及家乡的作品,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他为家乡做的每一件事,都能看到他那颗为家乡守望的心,这种执着的情怀和精神,是他至死不渝的情结。
何爹啊,聂市人民怀念您!